《花漾》藉歐特克3D數位技術 重現明末大航海時期風情

古裝鉅作打破視效跨海外包迷思 400個特效鏡頭完全MIT
臺灣自製古裝電影在睽違市場多年後,首部純MIT古裝鉅作《花漾》終於打破此一局面於2012年12月底上映,該片導演周美玲集結兩岸三地最強卡司和電影製作人才,其製作從前製、拍攝到後製全部在臺一貫作業。其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導演選擇將片中逾400多個特效鏡頭的製作根留臺灣,由本土動畫公司肯特動畫統籌負責,同時匯聚包括中影公司、砌禾數位動畫、奇銳科技和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等動畫頂尖團隊,在歐特克3D數位軟體的奧援下,以幾乎不可能的極短時間,實現大量的特效、CG動畫、調色配光和高階影像合成等困難任務,不僅為《花漾》重現明末大航海時期風情,亦為臺灣特效後製推上全新里程碑。
 

歐特克全方位解決方案,實現特效後製一貫作業
《花漾》為導演周美玲首度執導的古裝大片,並邀請到港台知名演員言承旭、鄭元暢、陳意涵、陳妍希、任達華和吳君如等擔綱演出。該片從劇本構思、歷史查證、故事蒐集到場景探勘等共歷時4年,並在2011年於馬祖芹壁村順利正式開拍。為完整呈現片中磅礡的明末大航海時期,導演周美玲規畫了超過400個特效鏡頭,由肯特動畫統籌負責,並與中影公司、砌禾數位動畫和奇銳科技等國內知名視效團隊協力製作而成。全片於2012年4月殺青後,直至9月特效團隊才正式拿到定剪影片,方可進行密集的視效後製作業;但由於片商預定12月28日的上映計畫不變,因此視效團隊必須在短短3個月內完成所有的3D動畫、調色配光和高階影像合成,可謂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為在如此壓縮的後製時間內,交出可媲美國際水準的作品,《花漾》視效團隊選用歐特克軟體作為施展特效創意的利器,其完整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可滿足電影製作的整個作業流程。肯特動畫創辦人同時也是《花漾》視覺特效統籌張永昌指出,「《花漾》由肯特動畫負責全部的3D動畫製作,藉助Autodesk Maya軟體,我們得以輕鬆建立劇中大量出現的明朝仿古船隻等3D模型和海浪模擬,其後上傳至國網中心進行雲端農場快速彩現;中影和砌禾則協助該片大量的合成畫面,而其中中影公司擁有完善的歐特克調色配光和剪輯系統Autodesk Flame、Autodesk Lustre,故其承接的任務更為吃重。」

中影公司曾處理過《賽德克巴萊》等近幾年國產鉅作的調色配光,該公司DI總監曲思義延續一貫的流程,採用Autodesk Flame、Autodesk Flare和Autodesk Lustre調整《花漾》全片的色彩和光源,並設定好該片的色彩聖經,讓整個特效團隊可依據此一規範,選出正確的色號,以維持全片光影色彩的連貫性;同時中影公司亦在Autodesk Smoke Advanced的協助下,將《花漾》大量的數據完整保留,並整合至Autodesk Smoke Advanced軟體中進行快速套片。視覺特效統籌張永昌強調,「《花漾》雖然由3家動畫特效公司協力進行特效後製,但Autodesk Creative Finishing解決方案可滿足其後製上的各式需求,特別是Autodesk Smoke Advanced軟體強大的整合力,加上事先規範相關的特效編號等,最終讓三家不同公司所完成的特效畫面輕鬆、快速地在Autodesk Smoke Advanced軟體上完成套片,完全不耽誤後續的影片交付,實現本土動畫團隊從3D動畫到後製的一貫作業。」
 

嶄新應用動態數據擷取技術,重現明末大航海風情
除了馬祖和北海岸的海景拍攝外,《花漾》亦於林口阿榮片廠搭設兩艘仿古船,但受限於室內場地,船隻只有一半的船身,所有背景皆布滿Key板。而為了模擬真實的船隻搖擺和實現大量的船上活動的鏡頭,肯特動畫邀請奇銳科技參與,負責所有棚內船隻攝影機路徑的模擬。

奇銳科技選用《阿凡達》一片的最新動態數據擷取技術,於片場和仿古船隻上架設感應器,設定所有棚內動畫定點,以即時擷取攝影機動態路徑,並同步於前置階段以Autodesk MotionBuilder製作Keyframe動畫並進行視覺預覽,是臺灣電影製作少見的創新手法;其後,所有數據再導入Autodesk Maya軟體中加以運用,進一步製作包括船身的延伸和海面波浪的模擬等;同時,由於感應器的敏銳度易受現場打光的影響,而有所差異,因此奇銳科技亦需要處理所有感應器的敏銳度校正,以更逼真地重現大航海時期的風情。
 

國外月亮不一定圓,臺灣特效團隊才是品質保證
《花漾》高達400多個的特效鏡頭細膩為觀眾重現磅礡的航海場面,而周美玲導演將全數特效皆在臺灣製作完成的決定,不僅打破臺灣近年特效外包製作的習慣,更為本土電影工業的培植助力不少。視覺特效統籌張永昌指出,「《花漾》藉歐特克3D技術落實完整的數位電影製作流程,象徵本土動畫技術的新里程!過去,臺灣電影只要超過100個以上的特效鏡頭,通常就是外包給國外廠商製作,但美玲導演選擇相信臺灣動畫團隊的執行力,將所有視覺特效根留臺灣,不僅讓臺灣動畫團隊有機會藉由大規模的實戰經驗提升自我能力,同時對於臺灣電影產業邁向數位工業化發展更是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張永昌補充道,「國外特效團隊承接後製特效時,往往以生意往來的角度製作,但國內特效公司不僅在技術上不輸外國的月亮,且我們更願意多付出一份心力,提供更好的創作品質,以推動臺灣電影產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