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花娘子 (上、下冊)

剪花娘子 (上、下冊)

top 【編輯特色】 漢聲雜誌慶祝創刊一百期的獻禮,就是這本《剪花娘子庫淑蘭》。本書分上、下兩冊,深度介紹當代民間藝術的傳奇人物──庫淑蘭,及其精采的剪紙作品。(庫淑蘭已於2004年12月去世,享年84歲。)《剪花娘子庫淑蘭》一書的內容,既有作品的細部、深入解析,又有作品的宏觀欣賞,這種獨特的編輯手法,使得本書早已成為海峽兩岸民間美術的經典之作。 《剪花娘子庫淑蘭》的上冊,由封底、封面以至內頁,以細部放大圖,逐步解析庫淑蘭剪紙世界中的元素。漢聲把本書收錄的175幅庫淑蘭作品加以拆解、編排,並把拆解出的503個圖像分成五大類元素:人物、植物(圖1)、動物、器物和其他。希望借著這種拆解、歸類的展現,使讀者進一步欣賞到庫淑蘭的創作特色,同時也理解作品的技法(圖2)及背後的概念。 《剪花娘子庫淑蘭》的下冊,則由庫淑蘭家鄉──陜西旬邑縣的黃土高原說起,講述庫淑蘭傳奇的一生故事,以及她精彩的作品圖錄(圖3)。尤其是在講述她一生故事的部分,漢聲特別用剪紙做文字內容的邊框,再配上生活照片(圖4),顯得一切都活了起來,格外生動感人。【庫淑蘭傳奇】 庫淑蘭這位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小腳老太太,滿臉皺紋,但精瘦有神(圖5)。她剪出的作品,堪稱是陝北黃土地上最爛漫、最豔麗的奇葩。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其作品就已蜚聲海內外藝術界,被南京美術陳列館、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香港博物館,以及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法國、義大利等收藏家爭相收藏。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之名號;是媒體所稱的「剪紙大師」、「剪紙藝術大師」。 一個出生在農民家庭中、不識幾個大字的庫淑蘭,為何具有這種天賦?據她自述,有一天晚上串門回來時跌進一條水溝中受了重傷,昏迷四十多天,醒來後就認為自己是剪花娘子。庫淑蘭成?「剪花娘子」以後,全力投入剪紙創作,等於是給了自己一種對剪紙藝術的責任和使命。其實,她作品主題之一的「剪花娘子」,剪的就是自己(圖6),是她自身形象的藝術再現。【庫淑蘭的剪紙】 庫淑蘭的剪紙不同於那些代代相傳的剪紙藝術,這只要和漢聲出版的其他剪紙書對比一下即知。她的剪紙,既古老、又創新。就古老一面來看,她的創作無論形式與內容都脫離不開傳統民間文化;創新的一面,則是她自己創出來了一個新手法──彩色剪貼,並且用剪紙作品來表現她那純真、直率的內心世界。 庫淑蘭在創作時,從不打草稿,隨手剪、隨手貼,但其構圖、造型和絢麗又統一的色彩運用,總是如有神助,顯得活脫、鮮靈。她的作品,能使觀者透過這些形象稚拙、構圖繁實而且色彩對比強烈的畫面,體會到作者的藝術心靈。楚戈在1997年曾如此容形容庫淑蘭的作品:「這些畫,很難令人相信是出自一位七十高齡貧農出身的庫淑蘭老太太的『手筆』。」;「(作品中)人人都是笑臉迎人,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也流露了善意的笑容。」 庫淑蘭剪紙的題材,無拘無束,任何事物在她手下都可以成為作品。除了「剪花娘子」,其他作品有「空空樹」、「?爺?婆」、「太陽神」、「蓮花生子」……無一不精采絕倫。(參看take a look)【庫淑蘭的剪紙與歌謠】 庫淑蘭在創作時,都會即興說唱,一邊剪一邊唱著民謠。因此,她的剪貼畫是畫中有歌、歌中有畫,她的創作過程是一種動態的立體藝術。如果欣賞庫淑蘭的剪貼藝術,單純的只看作品,不聽她唱的歌,似乎只算是欣賞到她全部創作情趣的一半。為此,《剪花娘子庫淑蘭》下冊,特把歌謠和她相關的作品並列,使讀者彷彿是一邊聽庫淑蘭唱歌,一邊看她剪紙。(圖7) 庫淑蘭曾吟唱她自己的一生:「黑了明了,陰了晴了,吃了飽了,活了老了。」簡簡單單的16個字,充分顯現她平凡話語中的不平凡人生智慧。

特價現省: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