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藉 4G 經驗引領 5G 世代,台灣取得主導權的利基到底在哪?

想藉 4G 經驗引領 5G 世代,台灣取得主導權的利基到底在哪?

昨天看到一篇新聞內容,是關於台灣官方對於下一代通訊標準 5G 的期許,其中有談到就結果論台灣的 4G  發展可以成為爭取 5G 的利基,唯一對不起的是台灣爭取到 4G 執照的營運商,並表示會有補償的措施。

發展 4G 所掌握的技術真能成為台灣在 5G 世代能轉被動為主動的利基?這恐怕過於理想主義了。

參考新聞來源: 搶5G商機 政院推五年計畫(經濟日報)

筆者第一份工作的第一個採訪內容,就是當初剛起步的 WiMAX ,當時 Intel 登高一呼宣布大力支持該標準,台灣官方與民間紛紛看好,並在不久後宣布開放 6 家營運商分南北兩區經營;當初也不斷邀請 Intel 入股台灣的營運商。

但幾年過去了, Intel 後來選擇投資的不是台灣營運商,而是日本營運商,且最後完全放棄 WiMAX 發展,甚至併購 Infineon 的基頻部門,藉此發展 3G 以及其後獲得全球多數營運商與手機商支持的 LTE 技術。

WiMAX 發展會走入這條死胡同,中間有太多的原因,筆者就自己所知道的提出幾點:其一是 WiMAX 原始的設計目的不是為了行動通訊,而是做為建設最後一哩的補充技術,以無線的方式將網路帶到傳統光纖或是銅纜難以深入的區域,行動版本則是在 Intel 介入後才開始著手制定,此外規範中也未加入語音通訊。

想藉 4G 經驗引領 5G 世代,台灣取得主導權的利基到底在哪?

其二是 WiMAX 是一個新興組織所提倡的,支持者幾乎都是各國營運商的老三,或是基頻技術建設還未齊全的國家,以及未有 2G 、 3G 技術但想要進軍行動通訊的廠商,主要的組成份子也就是所謂的二線軍;既然是二線軍,要能成功主導的機會就不高。

然而同樣發展 WiMAX ,為何鄰近的日本還有起色,台灣卻是一團亂?主要在於營運商的部屬想法以及開放給營運商的建設模式;日本一開始就僅有兩家營運商獲得授權,其次這兩家營運商幾乎都是將 WiMAX 用於行動網路建設,並且與部分官方機構如當地政府合作,把 WiMAX 集中在提供行動網路應用。

反觀台灣人口與土地就這麼大,卻一口氣開放六家營運商並且還分南北兩區,而這幾家廠商的建設範圍自然就處處受限,加上當初號稱是鼓勵新廠商跨足行動通訊市場,除了遠傳與大眾外,在通訊發展都是新手,通訊範圍又處處受限,卻要他們與幾家擁有全區執照的傳統電信廠商競爭。

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自然不用多說,多少人能接受一個只在特定區域能使用的高速技術?當然現在也開始有廠商宣佈退場,不過也有從一開始就不打算認真玩的...

另外,筆者在採訪 WiMAX 相關廠商後期,外商對於台灣發展 WiMAX 的態度也是感到憂心,他們舉出韓國當時為了力拱 WiMAX ,不惜將原本的 WiBro 標準融入 WiMAX之中,而且當 WiMAX 聯盟召開會議時,只要是韓國廠商力捧的技術與標準,都會動員全部會員投票。

但台灣廠商當初加入 WiMAX 卻相當的被動,也許是因為沒有經驗,也可能是因為對核心技術掌握不足,也許是習慣先觀察大家的動向才決定是否跟進,總之當時開會時台灣廠商就像一盤散沙,對於標準制定並不積極,也常有廠商缺席。

當然 5G 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因為現在也還未將所有的標準制定下來,就像先前筆者曾拿三星宣稱完成 5G 技術的事情詢問 Nokia Siemens ,他們則認為在標準定案前只能說是達到次代通訊技術的速度,標準底定前都還不能稱為 5GEricsson 先前也定調 5G 將不是一個追求單一標準的技術,而是使用多樣技術達到網路無所不在的體驗。

想藉 4G 經驗引領 5G 世代,台灣取得主導權的利基到底在哪?

那台灣在 5G 發展能有多少主導權?像是這種已經發展成熟且主要成員相當明顯的技術標準協會,新進者通常發聲權不大,韓國的優勢在於光靠三星一家就吃下的手機市場,以及整個國家與產業積極的投入新標準制定;至於大陸光靠中興、華為兩家廠商在全球的佔有率,加上擁有龐大商機的單一市場,自然有不小的發聲權。

雖然不太想唱衰台灣的產業,不過 5G 雖是一個人人有機會、大家沒把握的新標準,但是它卻是已經發展許多的組織主導的,內部有許多老字號的廠商,彼此之間雖是競爭關係但也有一定的默契,要能有主導權,除非像當初強力支持 CDMA2000 的高通由於掌握關鍵專利而翻紅,不然靠著 4G 經驗主導 5G ,只不過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理想而已。

先別說 5G 了, LTE 何時才會上線(敲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