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也出手,希望蘋果、Google 改善「假」免費軟體及相關消費機制

歐盟委員會也出手,希望蘋果、Google 改善「假」免費軟體及相關消費機制

圖片引用來源Shutterstock文章出處The Verge路透社歐盟委員會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近日與蘋果、Google 代表及消費者保護團體會晤,針對「假」免費(freemium,free+premium)軟體及遊戲的狀況進行討論,希望 iOS 跟 Android 平台大頭們能夠改變目前一些誤導消費者的狀況。

歐盟委員會主要的訴求,是希望兩大平台在標示軟體產品實際購買成本時,不應過於模稜兩可,好比說雖然標示為免費軟體,但實際上卻還是要付出相當金錢才能順利使用的狀況應該要避免,另外也希望兩家公司能夠改善目前的購買機制及使用者規範,在設計給幼童的軟體中,盡可不要有超越其能力的消費設計,以致於他們得跟父母要錢。

簡而言之就是歐盟希望蘋果跟 Google 能夠對 In-App Purchase(軟體內消費)的機制有更合理且嚴格的規劃與限制,另外也應要求軟體開發者在軟體中直接提供聯絡方式(如電子郵件),以利有疑慮的消費者可以與開發者直接進行溝通;最主要的目前還是要避免消費者受軟體服務提供者誤導,進行沒有必要的消費行為,這樣的商業模式也是歐盟方面最無法忍受的,同時也與相關消保法規抵觸。

另外根據委員會統計資料,往後五年內,歐洲行動裝置或相關軟體服務的產值將會達到六百三十億歐元(約台幣兩兆七千餘億),而 Bitkom 提供的資料當中,光是德國 IAP 消費在近兩年就達到了 兩億四千萬歐元(約九十多億台幣),當中超過一百萬用戶為年齡介於 10 到 19 歲、普遍尚未有經濟獨立的幼童及青少年。

而今年一月份在美國 FTC 就已經讓蘋果為此付出代價;早先蘋果為了方便使用者,會讓輸入密碼完成 IAP 購物後,預留一小段時間(約十五分鐘)讓使用者不需要重複輸入密碼,即可繼續進行其他購買,這樣的狀況也造成部分家長「不小心」讓孩童「手滑」,買了不該買的物品,或是一次買太多,也導致最終消費者對蘋果提出集體訴訟;蘋果在上個月 FTC(聯邦貿易委員會)判決敗訴後,與消費者達成約三千兩百五十萬美元(台幣約九億)的退費和解,同時也開始在軟體列表中標示該軟體有提供 IAP 服務;Google 方面則持續讓軟體保有無須重複確認密碼的方便期,但也已經承諾將會對此作出改善。

當然再跟歐盟委員會談過後,蘋果跟 Google 究竟會對 IAP 作出怎樣的改變,後續應該會有更多細節公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持續追蹤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