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給予小米的試題:從銷售量以外看小米手機走出大陸的試煉

海外市場給予小米的試題:從銷售量以外看小米手機走出大陸的試煉

 雷軍自稱這次小米手機在港台開賣更像是一場對小米的考試,但考些什麼,除了希望小米能在台灣這樣有多家國際大廠短兵相接的環境突圍外,雷軍並未多作解釋;但是以一個使用者的角度,小米這家在台灣雖早已開始布局卻遲至今日才正式進軍的品牌確實是會遇上許多麻煩的情形。

能夠進軍大陸以外的市場,實際上也表示小米手機跨出新的里程碑,最重要的一點從台灣版本並非預載大陸當地的小米商店,而是 Android 標準的 Google Play 以及其它 Google 服務,要在台灣販售,並且還有合作的電信商,也就表示小米能搭載這些 Google 服務,也需要通過 Google 的點頭(還有支付授權費用),當然是相當重要的一步。

跳轉以筆者個人的觀點推測小米將會遇到的問題

海外市場給予小米的試題:從銷售量以外看小米手機走出大陸的試煉

1、消費者對外來新品牌的認同:

雖然遠傳的行銷長信誓旦旦的表示,台灣對於非本土品牌的接受度相較鄰近國家高,不過這並不表是台灣消費者可以完全接受外來品牌,尤其台灣有不少消費族群對於大陸品牌有一定的抗拒,他們可能寧願花更多的錢買它廠產品,或是以相同的錢購買規格更差的產品,更可能純粹為了抗拒大陸品牌而抗拒。

但消費者並不會那麼深入的去了解代工、貼牌的關係,實際上許多台灣電信商或是本土小廠的自有品牌手機,也是委由大陸廠商進行 ODM ,即便同樣是來自中興 ZTE 與華為的手機,只是換上電信商與這些廠商的商標,仍會有消費者單純依照手機上的商標選擇這些貼牌的版本。

海外市場給予小米的試題:從銷售量以外看小米手機走出大陸的試煉

2、口碑行銷是否在台灣奏效:

口碑行銷是小米唯一且最重要的宣傳模式,不同於大廠還會進行廣告行銷,小米一直以來就是藉由討論社群互動的方式推廣,在台灣雖不乏同樣透過網路的口碑行銷模式,但通常不會是這些大廠唯一的宣傳手段,一般還會與廣告行銷並進;加上台灣雖然網路很普及,但也不是所有消費者都那麼熱衷網路討論,也不見得對 3C 討論熱衷,有些人甚至仍只看電視。

當然口碑行銷在台灣也許是有可能藉由不同的形式推動的,例如透過部落客與媒體的宣傳方式,但在台灣這種行銷方式卻不保險,因為這些人也許沒那麼死忠,畢竟大家都是生意人,而不是一般的消費者;因為小米在大陸的口碑行銷之所以能成功,還是在於養成一群所謂的米粉,因為夠死忠所以才能力挺。

但台灣能夠養成夠多死忠的米粉支持嗎?雖然前天見面會確實是有不少米粉到場,筆者真的有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光是教筆者如何快速打開背蓋這件事情!),不過以他們的影響力能擴大到多少程度,能否影響那些不熱衷 3C 也不太上網的族群嗎?這都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海外市場給予小米的試題:從銷售量以外看小米手機走出大陸的試煉

3、直銷加上電信商經銷模式在台灣的接受度:

因為台灣本身平均城鄉距離相較歐美、大陸等地短了許多,消費者為了購物親自跑一趟店家早就習以為常,但是小米的銷售模式較特殊,只接受從網站上進行直銷,或是透過其電信合作夥伴遠傳進行銷售,但一般的銷售通路像是通訊行應該是拿不到銷售權的。

對於那群習慣先玩過再決定要不要購買的消費者,小米手機相對其它品牌不容易親手把玩到,就可能會影響它們的購買欲望;不過幸好小米是跟前三大電信商當中的遠傳合作,若遠傳願意在行銷上加把勁,或許這個問題以及口碑行銷在台灣的盲點並不是那麼嚴重的問題。

海外市場給予小米的試題:從銷售量以外看小米手機走出大陸的試煉

4、產品的價格與定位:

小米單純就軟硬體來看,確實是一款具有殺傷力的產品,標榜來自消費者反饋持續改進、更新的 MIUI ,以及只要一線大廠同樣硬體等級不到一半的價格就可擁有,看起來定位相當的明確,就是所謂的超高 CP 值路線;而在大陸市場,小米吸收的客群有相當大一部份是原本在觀望白牌手機以及二線品牌手機的族群,這樣的策略確實是奏效的。

不過在台灣市場,願意購買超過單機售價 15,000 以上手機的消費者比例卻相當高,依稀記得遠傳行銷長說過有四成左右,那小米手機在台灣到底是要吸引原本萬元的客群,還是要拉攏高單價手機的族群?

以筆者個人的想法,原本就願意花超過 15,000 以上的手機的族群可簡單分為兩種族群,一是為了手機的順暢度,他們看規格以及手機系統的穩定度,品牌不是重點;二是單純有品牌迷思或是對特定機型情有獨鍾的消費者。

從高 CP 值這點,前面的族群應該是小米手機能成功抓住的,畢竟小米扣除螢幕較小這點外,硬體已是攻頂等級,加上軟體成熟度高、;但心中已有所屬的後者顯然就沒戲了,筆者個人的經驗,向他們推薦並非他們心中理想的手機,只會碰得一鼻子灰,更可能回過頭羞辱你所推見的是雜牌貨之類的。

海外市場給予小米的試題:從銷售量以外看小米手機走出大陸的試煉

4、潛藏的專利問題:

上面談到的問題都是與市場行銷與接受相關的,不過既然雷軍都說銷售量不是重點,最麻煩的恐怕還是專利問題了。筆者先前玩過那隻應該是準台灣版的小米手機 2S 時,就有發現雖然預載了 Google Play ,但卻少了許多小米的服務,後來在遇到小米公關時向他詢問台灣版本的狀況。

對方的回應也算呼應雷軍在見面會說過會尊重智慧財產權、照著遊戲規則來的說法,台灣版本預設的系統已經移除牽涉到與專利相關的服務與功能;雖然小米的作法已經很謹慎,但就手機業界的專利大戰,許多消費者覺得習以為常的功能卻往往都會涉及專利,而且提告者五花八門,包括競爭對手、不知道那冒出來的人頭公司、專業的專利蟑螂。

雷軍也坦言小米才剛創立三年,相較許多企業在專利方面是比較薄弱的,加上小米標榜許多供能來自市場觀察與消費者反饋,很容易會與市場上的功能神似,小米在大陸市場銷售對專利的壓力還比較少一點,但一旦踏出大陸市場,就隨時會成為被盯上的目標。

專利戰一直是很微妙的東西,不過小米走出大陸,就勢必要赤裸裸的捲入這種根本不曉得標準在哪裡的惡戰,一個商標放的位置,明明都已跟晶片廠商買斷的軟硬體專利,都可能成為其它廠商瞄準的目標;這時候哪個廠商出手、為了什麼理由就會很有趣了,畢竟有太多專利戰真正的目的早就不在於聲張公平正義。

當然筆者也不知道小米手機台灣版本到底可能會被挖出哪些麻煩事,畢竟連技術創始大廠都可能因為一個註冊時間稍晚反而被較早申請成功的廠商告成功,進軍台港,也考驗著小米的專利防衛能力以及原創力是否經得起世界考驗。

海外市場給予小米的試題:從銷售量以外看小米手機走出大陸的試煉

小結:

小米的商業模式讓筆者相當的感興趣,因為其標榜以社群意見為意見的作法在現今的手機品牌商是相當罕見的,不過這也要歸功大陸有著充裕的市場基數才能獲得成功,雷軍自己也說過他不可能滿足所有人,但他只要服務他們的米粉們就好,筆者個人認為這也是小米由於獨特的地域與適時的策略才能成功。

但終究跨出主場,到了強敵環伺的客場,小米就必須遵循客場的遊戲規則,如同美國職棒美聯球隊到了國聯球隊主場比賽時,投手也必須下場進行打擊一樣,小米進軍台港,能否跨的過這些試煉才是小米能否從 Local 品牌跨足世界的第一步,否則小米的成就就僅限於大陸,從當天的演說觀察雷軍,個人是覺得他應該不會是一個只要當上山大王就能滿足的 C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