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零排放之旅 : 中華 「e-moving漾 」試駕報導



暑假的旅遊旺季即將到來,有計畫前往澎湖本島的朋友不妨嘗試一個不同的零排放代步車之旅。對於居住於台灣本島的朋友來說,礙於缺乏充電站或充電便利性的緣故,接觸到電動機車的機率不算太高。

如果你正在考慮購入一輛不須加油、保養成本有低的電動機車,而剛好又要到澎湖本島遊玩的話,那就千萬不能錯過這難得的機會,一定要租一輛 e-moving徹底體驗一下!



中華汽車配合政府政策推動澎湖成為世界級低碳島嶼,與台灣最大通路商7-11統一超商合作,在澎湖本島的23個7-11提供民眾/遊客充電及電池交換的服務。讓有機會到澎湖本島的遊客能計畫一場難忘的 e-moving環島之旅。



中華汽車去年就由合作的當地租車業者(艾上綠能)與澎湖區7-11規劃出創新的交換電池模式,現在中華汽車更再度與7-11進行通路結盟設置電動機車快充站19個7-11門市設立內建600W 高功率充電器的15個室內充電站和11個室外充電站(室外充電站可同時供二台車充電),提供電動機車免費快速充電服務。

除此外,澎湖縣政府亦預計廣設300個充電站,相信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產業業者通力合作下,低碳島的電動機車使用環境將更友善。



遊客在澎湖租e-moving換電池不僅全程免費(101年10月前免費試換,交換電池服務目前僅限澎湖艾上綠能租車公司 0982-983389),也可在7-11免費充電,提供遊客使用e-moving不再擔心續航力的問題。



本次試駕的車款為中華 e-moving漾雙人座電動機車,搭載了1,600W「高效率輪邊馬達」,並採用20Ah高容量磷酸鋰鐵電池,在定速30公里狀態下,大幅提升續航力至62公里。

在工業局TES輕型車變速測試條件下,載重75kg續航力有52.4km優異表現,相當於平整道路正常行駛條件下的實測水準;當載重小於55kg時,續航更可提升至55~60km,在75kg單人乘載下,爬坡最高可達15度水準。



實際騎乘過程中,e-moving漾展現出充滿線性的平順動力輸出與溫和的推力,加速實力大約與50c.c.燃油機車差不多。在 Eco節能行駛模式下,車速大約能維持在每小時40公里的位子。

若需要更強的動力時,可切至 Speed模式,提供騎士更高的極速與更直接的加速感。當騎經需要更大力道的爬坡路段時,騎士還可按下 Boost加速器,提供約20秒的瞬間推進力。



e-moving漾騎乘起來,感覺比一般100c.c.燃油機車輕盈一些。無論轉彎或迴轉都不會顯得太過吃力。懸吊與座椅的設定也感到相當舒適,很適合短、中程的騎乘體驗之旅。

由於沒有傳統燃油機車引擎的運作與排氣聲浪,騎士在騎乘 e-moving漾電動機車時必須要多留意其他用路車輛與行人,以免對方沒聽見你已靜帩帩的來到身旁。

此外,由於 e-moving漾的加速性與極速仍與燃油機車有些差距,因此在超車或路口轉彎時,不要太過心急,先熟悉車輛性能之後再慢慢嘗試較有難度的動作。



本次試駕從下塌飯店出發,騎乘至澎湖風櫃洞景點後折返,來回約27公里的路程。沿途並無全程使用 Eco節能行駛模式,而是隨著路形變化而切換各種不同的行駛模式。

最後回到飯店時,儀表顯示電力還剩2格(掉了3格)。筆者便將 e-moving漾騎至 7-11統一超商充電。提醒各騎士到達7-11統一超商充電站將車輛停妥並插上電源線後,並不代表已開始充電的動作。

您必須進入超商並告知店員須使用充電服務,而店員便會問您充電的時間(30分鐘起跳),並從櫃檯內部開啟電源開關。接著您只要確定充電座的螢幕燈已亮起後,便能在超商內喝杯飲料,並享受清涼的冷氣。

而30分鐘後,儀表顯示電力共提升了2格的位子。如果想要繼續行駛常距離的朋友,最好充飽一個鐘頭後再出發。



e-moving漾電能補充採用車身充電方式,當您抵達時,只要將車輛停放電源插座的位置,並將電源線插上車頭龍頭鎖旁的插孔,並通知店員後即可充電。

要是您不想因充電時間耽誤旅程的話,筆者建議還是租可拆換電池的標準版 e-moving plus。如此一來,你僅需到指定7-11門市交換電池,大幅縮減等待的時間,



車主可另外選配能放入一頂1/2安全帽外掛式行李箱,提升車輛的載物能力。



對於有意購買中華 e-moving電動機車的台灣本島居民來說,除非你住在1樓或是停車位子剛好有充電插座,不然 e-moving plus應該會比較合乎你的需求。有了可拆換式電池的設計,讓你能將電池帶到辦公室或帶回家進行充電,要是預算夠的話甚至可多買個電池以備不時之需。

至於在性能方面,e-moving漾確實比 e-moving plus更為夠力,並能搭載另一位乘員。而這實用度與便利力間的取捨問題,就必須消費者自己去評估與衡量了。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