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住居史:石的文化和木的文化

西洋住居史:石的文化和木的文化

top 夏鑄九(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教授)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創意系主任) 陳世良(《上了建築旅行的癮》作者) 推薦 「住居」≠「住宅」: ──「住宅」是建築物。 ──「住居」是晚上透出溫暖光線和談笑聲的房屋,包含了人與生活。 本書不是「住宅史」而是「住居史」。「住宅」是建築物,而「住居」則以住在那裡的人類生活為主。在住居上,有著具有建築性、藝術性價值的貴族住處,同時也有著在那個家的地下室裡工作、睡在閣樓裡供差遣的人,以及住在四周供給廚房食材的農民等。如果將觀點置於前述的人類生活之上的話,與一小撮的統治者比起來,佔了壓倒性多數的人民住處,無疑地支撐著各個時代的住居。 西洋住居的型態根植於「石文化」與「木文化」這兩個相異文化的特質。「石文化」誕生於羅馬的拉丁系民族,支配環地中海地區,為古代增添了繽紛的色彩,是「複合階級」的居住方式,亦即在一棟建築物裡,各種不同階級的人,分別住在不同的樓層裡。「木文化」則是誕生於歐洲新石器時代的森林中,支配中世紀的日爾曼系民族,以獨棟建築為基礎,即使是集合住居,也是在同一棟建築物中,生活水準相同的人們居住在一起,這是中世紀以來「階級別」的居住方式。 內容架構: 新石器時代的洞窟住居:入口處是廚房和起居室,裡面為寢室的初步劃分。 古代住居的特徵:以中庭或大廳為核心的「有心空間」(集中式空間)。 中世紀封建社會的城堡和莊園:以軸線貫穿的「有軸空間」到街屋的誕生。 近世住宅:大廳衰退與新待客空間。都市型住宅形成,從聯棟住宅到排屋。 近現代住宅:現代家居生活的誕生,強化家族團聚、個人隱私的生活理念。本書特色 *有關「西洋住居史」的專門著作極少。從技術上、工學上的觀點來討論的時候,可稱為「住宅」,但即使是同樣的一棟建築,透過人類和生活來討論時,則被解釋為「住居」。也就是說,在「住居」上,包含了人與生活。雖然「住宅」是建築物,但是所謂的「住居」不是建築物,而是以住在那裡的人的生活為主要角色。 *荷蘭風殖民風格住宅的紙雕明信片,隨書附贈。作者簡介 後藤久 1937年生於東京。1961年早稻田理工學部建築學科畢業。1961年-1966於東?建築事務所工作。1966年-1970年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歷任早稻田大學講師和早稻田大學教授,現任日本女子大學住居學科教授,工學博士。譯者簡介 林錚顗 台大歷史系畢業,東京大學東洋史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旅居西雅圖十餘年,為當地華文報紙《西華報》和《華聲報》撰寫評論、專欄多年。譯有《住宅巡禮》、《住宅讀本》、《意中的建築》(上下)、《鏡像下的日本人》、《奧運的歷史》。

特價現省: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