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不對小米手機設定在台銷售量,可能與其企業文化及背景有關

雷軍不對小米手機設定在台銷售量,可能與其企業文化及背景有關

昨天聽完小米手機 CEO 雷軍在台的媒體見面會後,相當值得玩味的是雷軍公開表達對於台灣市場銷售量完全沒有設定,這句看似豁達的發言除了與小米本身的經營模式外,據筆者對小米這家公司的認知應該是還有其他原因的;不過筆者個人認為,雷軍不把銷售成績放在第一位這件事情也相當有可能是真的。

先從小米初期可以不把獲利放在第一位說起,小米雖然僅有三年歷史,但它的背後卻有一家強大的企業在支撐,也就是手機晶片一線大廠高通轉投資的高通創投,雖然高通總是說對小米的投資只有一點小錢。根據一些產業線朋友輾轉傳達的訊息,高通之所以挹注小米,不光只是要扶植新創公司,更是要為高通的產品鋪路。以筆者的方式形容兩者的關係,小米就像鮟鱇魚頭上的那個小燈籠,而高通則是燈籠魚本身。

雷軍不對小米手機設定在台銷售量,可能與其企業文化及背景有關

高通長久以來一直觀望切入大陸市場的可能性,不過大陸本土手機品牌多半選擇如聯發科這樣能提供所謂 Turn-Key 解決方案平台的晶片商,而高通需要打入大陸當地的手機供應鍊,就需要提供方便易導入的解決方案。於是高通就有了 QRD 高通參考設計平台,同樣讓廠商可快速導入設計,但光這樣仍很難說服那些早有固定合作的晶片供應商的大陸手機廠商採用。

高通需要一家對整個手機市場而言"來亂的"的品牌公司,在眾多新創公司當中,也許是雷軍的經營模式夠特別,也許還有其它的理由,總之高通創投選上小米手機作為的創投的合作夥伴;對高通來說,賦予小米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作為市場的攪局者:無論用什麼方法讓大陸本土的手機品牌發現高通平台的好處。

雷軍不對小米手機設定在台銷售量,可能與其企業文化及背景有關

小米所選擇的方式,就是採取縮減產品線、高總銷售量的平價策略,加上強大的網路社群作為後盾;而且在以高通作為後台的條件下,可與許多國際手機大廠一樣、甚至搶在他們之前拿到高通最新的處理器,但卻標榜產品價格能壓在這些大廠同硬體手機的一半以下。

雖說小米的價格相較許多大陸當地的手機品牌仍稱不上便宜,但小米的硬體規格卻遠勝於這些品牌,且在公司許多來自 Motorola 的資深工程師(也許還有高通的協助?),系統的順暢度也不亞於國際大廠,加上標榜傾聽消費者的聲音持續更新手機系統,自然在大陸市場漸漸打出口碑。

雷軍不對小米手機設定在台銷售量,可能與其企業文化及背景有關

不過雖有強大的後台撐腰,小米應該也不會是毫無營收壓力的公司,只是國際企業往往看的是長遠能否收益,而非短期獲利,結論上只要小米能夠提出有辦法獲利的長期計畫,且確實是有達成階段目標,高通也沒有理由逼著小米短時間交出成績單,更何況高通都說自己不是大金主了。

市場上也不乏懷疑小米營收能力的聲浪,也許在去年小米的營收能力還是個問題,但昨天雷軍公佈小米的營業額以及繳納的稅金,也證實小米因為一年只需推出單一產品設計,後續只要聚焦在系統維護即可,加上中間的改版產品僅替換擁有相同腳位的新款應用處理器不需變更電路板設計,加上少了行銷以及通路鋪貨支出的商業模式,確實慢慢的讓小米獲得巨大的營收。

雷軍不對小米手機設定在台銷售量,可能與其企業文化及背景有關

這次進軍台灣市場,有了大陸當地的銷售熱潮以及實質的營收作為後盾,加上小米主要營收方式是依靠網站直銷,並採取批次生產、出貨的預購模式,也沒有一次大批生產的庫存壓力,台灣以及香港能否獲利相較下就不是那麼重要,當然身為台灣唯一電信合作夥伴的遠傳有沒有壓力就不知道。

對小米而言,踏出大陸市場這件事情的意義確實是更重要的,小米的口碑行銷方式在大陸已經奏效,同樣的銷售模式若連文化相對接近的台灣與香港都行不通的話,也不用談要進軍其它海外市場,口碑行銷是需要時間醞釀的,也難怪雷軍會發表比起銷售量更希望能獲得消費者認同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