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desk 30 週年,期許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雲端設計新紀元

Autodesk 30 週年,期許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雲端設計新紀元

 成立自 1982 年的 Autodesk 已經邁向 30 個年頭,從 2D 繪圖一路走向 3D 繪圖,旗下幾款軟體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舉凡產品設計、建築設計、遊戲模組、電影特效等,都脫離不了 Autodesk 的各類軟體。

舉例來說,最近兩部國片賽德克巴萊的陰天色調以及 BBS 鄉民的正義的動畫特效,就是以 Autodesk 的軟體打造。而像坐落於上海即將成為世界第二高樓、有著獨特扭曲造型的上海塔,以及即將蓋在台灣高雄鳳山、由複雜曲面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兩座造型獨特難以 2D 圖像呈現的建築物,也是透過 Autodesk 的軟體繪出藍圖並且進行 3D 驗證的建築物。

跳轉繼續:

Autodesk 30 週年,期許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雲端設計新紀元

圖片引用自: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

而在屆滿 30 週年,也發表全新一代的 Autodesk Suite 套裝,針對不同的領域如製造業、建築業、動畫產業等推出軟體套裝。 Autodesk 的優勢就是各類軟體原本就深入各個與繪圖相關的產業,並且也具備軟體介面與檔案的互通性;透過針對不同領域的 Suite ,使用者不需個別研究從事的行業所需軟體,只要購買相關產業的 Suite 就能一次獲得需要的工具。

Autodesk Suite 的概念就有點像以前早安少女組或是現在的 AKB48 一樣,把其中幾位成員排列組合之後,又是一個新的團體,然而不同團體的成員也可以相互重疊。但重點是由於 Autodesk 各類軟體在 UI 以及檔案又有一致性,過去不同的軟體需要不同軟體的專家負責,但如今熟悉一種 Autodesk 的軟體,想學習其它 Autodesk 軟體也不會太難上手。

Autodesk 也播放一段 CEO Carl Bass 對於公司展望演說的短片,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對於雲端世代的趨勢。他提到 Autodesk 在兩年前推出雲端服務的概念時,當然台下的聆聽者一頭霧水,或是對繪圖軟體公司提出雲端概念感到疑惑,然而兩年時間過去, Autodesk 在推出多款雲端服務後,兩年間從雲端服務上獲得與過去 25 年相當的客戶量。

Autodesk 30 週年,期許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雲端設計新紀元

圖片引用自:賽德克巴萊國際官網

Autodesk 認為,雲端服務是一項趨勢,透過雲端服務,手持設備、電腦都成為工作的器材,並可不受時空的限制,也改變許多產業概念。例如過去建築工程,設計師需要將設計圖列印出來帶到工地,但透過 Autodesk 在手持設備推出的 Autodesk Buzzsaw 軟體,只要帶著平板電腦或是手機,就可叫出存放在雲儲存的設計圖觀看。

此外也由於雲端服務,協同作業變得更簡單,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共用同一份設計圖,在不同的設備、不同的地點加註建議,進行修改,不再像過去協同作業必須相約時間在同一地點。而在最新的 Autodesk WS 版本,還可在共同開啟文件時,紀錄彼此修改文件內容的時間,不須修改後還要另外通知協同作業的夥伴,夥伴也能知道對方到底修改哪些地方。

Autodesk 的雲端服務前身為 Autodesk Cloud ,去年起改稱為 Autodesk 360 ,顯示其 360 度全方位的內容,而這套服務已經開始與 Autodesk 的各項軟體進行結合,標準版提供 3GB 的線上儲存空間,並且提供基本的資料共享、協同作業功能。

而針對更進階的使用者, Autodesk 還推出 Autodesk Subscription 維護合約服務,透過這項服務除了儲存空間增加到 25GB 之外以及享有標準 Autodesk 360 服務外,還能獲得 Autodesk 的雲端計算服務。

Autodesk 30 週年,期許一個不受時空限制的雲端設計新紀元

圖片引用自: Google Play

像一般使用者利用自己的電腦進行影像或是動畫的 Rendering 需要花費數小時甚至一整天,透過維護合約的雲端運算服務,將檔案上傳到 Autodesk 360 雲端伺服器後,透過 Autodesk 提供的雲端運算工作站運算,甚至可將 Rendering 時間縮短至一半。

此外, Autodesk 針對教育市場,也提供針對國中以上以學校為單位的歐特克設計種子紮根計畫,以及針對國中學生與教職員的歐特克設計聯盟,提供學術單位以及個人免費申請旗下 33 款軟體使用,讓學校與學生可以趁在學期間就開始適應且學習 Autodesk 軟體,且減輕學術單位在專業軟體的負擔。

而在 Autodesk 迎向 30 而立, Autodesk 除了期許自己能提供更全方位的軟體套裝,也希望藉由雲端服務以及提昇操作體驗,讓設計的工作不再是坐在電腦前專業人士的專利,而是無論身在何處,拿著怎樣的連網設備,都能在靈機來時快速的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讓設計不僅是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