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 2015 後記:該害怕的不是那些本來就不會參展的大廠不來,而是一個採購展連海外買主都變少...

Computex 2015 後記:該害怕的不是那些本來就不會參展的大廠不來,而是一個採購展連海外買主都變少...

對於今年 Computex ,筆者感到有些憂心,不是因為大會對媒體的不貼心,因為這個展會本來的目標就是採購買主,買主們開心就好;也不是某些台廠胳膊向外對台灣媒體不理不睬,因為連某台灣大廠往年在 Computex 內舉辦的"國際記者會"都不會發給台灣媒體;對於這個展會,媒體只不過是觀察者,並不是舞台的重點。

但雖然有幾年的 Computex 並未感受到新意,然而今年會場中詭異而沉寂的氛圍卻是近年來罕見,貿協雖打出參訪記者人數人數成長 6% ,然而對於 Computex 而言,該關心的,恐怕還是海外買家到訪的情況吧?如果一個採購展無法吸引到買主,還能說是採購展嗎?另外,連參加活動的海外大廠貴賓層級也不如過往,也該思考為何大廠高層不願來訪,是否這個展會連作為重點宣示的舞台價值的意義都變低了?

Computex 2015 後記:該害怕的不是那些本來就不會參展的大廠不來,而是一個採購展連海外買主都變少...

相較於許多業界前輩,筆者開始參與 Computex 不到十年,不管會場內的情況,連往年因為不少大廠想遠離塵囂專心與客戶洽談的君悅飯店,今年卻也顯得冷清,筆者近幾年以來,首度看到活動期間君悅樓下的噴水池外圍一圈吃便當的情況也不再,就連指示牌的廠商數量似乎都不及過往。

當然會變成這樣,原因很多,包括商務模式的改變,有實力的大廠寧可自行舉辦大型活動,產業圈缺乏新意,因為也不光是 Computex ,近年不少國際大展也都呈現些許疲態,然而一個打著全球最大電腦相關採購展的展會走至今日,卻有些讓人感到擔憂。

Computex 2015 後記:該害怕的不是那些本來就不會參展的大廠不來,而是一個採購展連海外買主都變少...

筆者個人認為,從外在的因素看 Computex ,是因為原本主打的 PC 產業因為市場生態改變,重要性已經漸漸被行動設備給取代,但同時也不可否認新行動設備又在某些程度上與 PC 的定義相符,只是行動設備的市場被少數幾家大廠吸走了目光焦點,而台灣這些傳統的 PC 廠也沒打出名號。

至於國外電腦大廠不參展這回事,想一想就明白,他們何必來 Computex 參展?大廠的交易行為原本就已經不需要靠此種採購展進行,如果自身規模夠大、產業面夠廣就會像聯想、蘋果一樣自行舉辦大型活動;但反觀他們不見得不會有人來訪,只是來的會是採購相關的人員,試圖從 Computex 找尋可能的潛力產品與技術進行合作甚至收購。

不過近年該視為危機的,恐怕是連 PC 組件大廠都不願在 Computex 展示最新的產品,寧可壓在另外的活動或是其他領域的展會,例如今年 Intel 就未在 Computex 為新的 CPU 處理器作具體的宣傳, AMD 則把新的 GPU 放在 E3 展會發表。這也意味著 Computex 對這些大廠,作為指標性的宣傳場所的地位也漸受動搖。

Computex 2015 後記:該害怕的不是那些本來就不會參展的大廠不來,而是一個採購展連海外買主都變少...

以高通為例,去年 Computex 高通還特別為旗下 Snapdragon 處理器做了技術性的介紹,但今年卻把重點放在台灣一頭熱的 IoT 相關晶片上;畢竟高通的晶片以手機、平板為主,但台灣搬的上檯面的手機廠也就那樣,至於平板則被 Intel 的低價策略搞得一團亂,導致高通在 Computex 在 Snapdragon 產品線最大的宣布是與中國全志科技的合作案。

以 Intel 而言,台灣固然是他們 PC 長期的合作夥伴,不過整個 PC 市場在轉變, Intel 轉往行動的戰略之中,台灣不是唯一的選擇,且台灣有研發能力的的品牌廠,即便不在 Computex 也都會乖乖的配合,也無怪乎 Intel 會把焦點更放在中國的白牌領域,因為市場基數夠大才是王道,反正中國也已有 IDF ,何須靠 Computex 與中國買主交流。

至於 AMD 為何要等到 E3 才發表新的 GPU ?因為現在消費市場對 GPU 的要求,隨著 CPU 整合顯示架構後已經漸漸降低,會需要獨立 GPU 的,只剩下專業使用者與玩家;要鎖定玩家,也就需要遊戲配合展示,但 Computex 就是一個單純的硬體盛會,遊戲開發商不會選在這邊發表作品,不如選在遊戲商視為重點的 E3 比較實在。

Computex 2015 後記:該害怕的不是那些本來就不會參展的大廠不來,而是一個採購展連海外買主都變少...

往年 AMD 也曾搶先與遊戲商協商搶先在遊戲發表前展示,不過由於內容受到保密條款限制,看過展示也不能報,對於媒體而言等同白搭,最終也只能以文字敘述帶過,介紹的內容仍集中在一般消費者也不見得看的懂的技術規格。

另外,由於 PC 市場結構變化,趨使消費者購買 DIY 電腦組件與高階筆電的理由幾乎都是為了遊戲,不少大廠也都紛紛投入電競的產品線;但就連一位產業界的朋友都私底下吐槽,不少產品只是把本來的顏色換一換就自稱電競產品,但使用起來完全感受不到對遊戲產業的熱情。

這也是台灣廠商過往以來的壞習慣,看到哪邊是趨勢就往哪邊鑽,卻未深入去了解市場的需求,只把趨勢當成口號;電競市場不是一蹴可幾,玩家的忠誠度、但產品的挑剔比起一般產品更明顯,沒有好的品質、不明確的市場規劃很容易就被看破手腳。如果都很清楚的知道電競是高階 PC 與筆電少數的出路,為何不願認真去規劃產品設計?

另一個朋友也抱怨,品牌負責電競的主管是個一輩子沒碰過遊戲的伯伯,以前沒有、未來也不打算,即便抱持熱誠與其討論,最終仍會落入:這個產品線何時獲利?這樣子設計成本會不會太高?最終做出的產品幾乎只剩下原本預期的 1/5 不到,甚至到最後已經是另一個不同的產品。

Computex 2015 後記:該害怕的不是那些本來就不會參展的大廠不來,而是一個採購展連海外買主都變少...

回到大會本身, Computex 這幾年的氛圍也越來越怪異,除了第一天海外買主日之外,有一種感覺跑錯棚的感覺;原因無他,就是在會場中找來大量 Showgirl 表演、灑贈品、外面圍了一圈既不是參展廠商、不是買主也不是媒體的民眾。

也許有讀者會問: Computex 不是電腦展嗎?電腦展不都這樣?這恐怕是長久以來 Computex 最大的曲解了, Computex 一直以來都不是針對一般民眾 B2C 的展覽,而是一個為了商務性的 B2B 採購展覽,在非民眾開放日會擠入一堆民眾根本就是見鬼了。

有人說,今年 Computex 對於媒體審核變嚴,以廠商身分進展也需要公司高層才能換證、門口也有檢察,到底這些民眾是怎混進去的?原因是因為這些進場民眾並非透過這些管道,他們只要在光華商場的店家粉絲團按按讚、買點東西,就有機會拿到觀展招待券入場了。

Computex 2015 後記:該害怕的不是那些本來就不會參展的大廠不來,而是一個採購展連海外買主都變少...

一直以來,參展廠商都會有些招待名額,意義上是給他們相關的經銷通路夥伴進場搶先看產品用的,不過最終這些通路夥伴若不去看展,就乾脆拿來贈送給消費者;諷刺的是,媒體、廠商換證需要較複雜的審核(今年連 Atticus 、 Yeager 一開始都還申請不過!),但拿招待券入場的民眾卻一券在手威力無窮。

今年的週五,熱鬧程度比起前三天可說是湧入大量的參觀者,但對於一個 B2B 性質的展覽,入場的人卻不是為了採購而來,這樣的人數能說是有效人數?那還不如一開始就免費開放所有民眾入場就可獲得大量充場面用的人頭了。

不過這些說穿了都只是在會場中的情況,問題不再於已經造成的結果,而是在於一個半了這麼久的展會,為何失去它的影響力?當參訪的海外大廠不願在此宣布最新端的技術,高層也不打算親自到訪,寧可前往某些大廠自行舉辦的記者會時,難道不該擔心這個展會的未來嗎?

很大的一點是因為 Computex 是以硬體為本的活動,但是無論是運算市場或是網際網路領域,硬體不再是唯一的發展重心,反而是軟硬體的配合,就像談了多年的物聯網,概念、傳輸技術都有,為何每年談論的內容變化不大?主要也卡在軟體,包括溝通平台、傳輸協定等等,但 Computex 當中,多數談物聯網的廠商仍停留在初步的硬體設計。

即便今年開始談物聯網的聯盟,然而現在的情勢依舊混沌不明,軟體服務商、硬體晶片大廠也各懷鬼胎,蘋果、 Google 、高通、微軟等等也都在設法推動自己的生態,況且它們擁有的生態鏈相當完整,想要打入相關供應鏈就得照遊戲規則走,尤其近年的發展已經走到軟體抬頭,在軟體服務長期仰賴外商的台灣硬體廠在物聯網能有多大作為?

Computex 2015 後記:該害怕的不是那些本來就不會參展的大廠不來,而是一個採購展連海外買主都變少...

以媒體與買家來說,也因為資訊傳播型態的改變,許多的資訊都能從網路交流,親臨現場如果未能帶給他們意義,為何選擇要參與 Computex ?如果親臨現場能夠得到的價值與從網路溝通無異,那也就沒有不遠千里來 Computex 的必要。

既然不可能阻止大廠如 Intel 舉辦自己大型的新品活動(反正連某家台系大廠重點新品首發也不會在台灣了), Computex 的策展單位應該要把重點更放在一些有創意、能夠足以顛覆現有概念的小廠商,不光只是給他們攤位,甚至該試圖幫他們去包裝自己,讓他們能把產品曝光給更多的媒體、客戶。

因為長久看下來,台灣不少小廠其實在特定領域的技術相當的獨特,但卻不懂得如何去包裝,包括從產品的設計、介紹的方式、攤位的擺設等,如果能夠幫他們一把,讓海外媒體、買主知道 Computex 還可以挖到其他展覽看不到的尖端技術與概念,也不失為一個增加 Computex 附加價值的辦法。

Computex 2015 後記:該害怕的不是那些本來就不會參展的大廠不來,而是一個採購展連海外買主都變少...

當然,可以把這些情況推給整個大環境生態的變化,不過這只是變相的表達出 Computex 未能與時並進,把自己封死在傳統 PC 產業的框架,當過去引領 PC 市場的龍頭也開始轉向時,整個展會的性質還是未曾改變,一味的以參展、觀展人數打腫臉充胖子還能持續幾年?若未嗅到展會連被大廠當成展示舞台的意義都逐漸失去,那充其量就是一個讓策展單位自 High 的活動罷了。

而且今年 CES Asia 也選擇在接近的時間點舉辦,雖表面上不說,卻有戶別苗頭的意味,畢竟以買主的情況而言,旅費有限,雖然活動時間有錯開,地點也相差不遠,但以一般規模的公司可能只有辦法二選一,即便不少朋友去過 CES Asia 後評價不一,但不能否認的是中國現在在國際的產業地位也不斷提升,數年後若 Computex 仍死守現在的模式,遲早會與 CeBit 一樣失去影響力。

你或許會喜歡

行動電源還是阿愣才是王道啊!

SONY相機出清,入手NEX-5R不到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