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應用程式」擊敗「軟體」:十年發展快速回顧
近年來,「應用程式」(app)已經成了人人琅琅上口的詞彙,在軟體開發業界更是如此。說到「軟體」一詞,其意義也漸漸轉型,如今,不僅微軟Office系列屬於軟體,電動遊戲、Paypal也都算是軟體了。
某種程度上,「軟體」似乎演變為萬用詞彙,在創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創始人安卓森(Marc Andreessen)看來,軟體正「逐漸吞食這個世界」。但另一方面,「應用程式」卻慢慢將「軟體」稱呼取代,其威力不容小覷。
確實,2013年開始,走到哪都有「應用程式」的蹤影,連汽車、冰箱都能裝上一個。這股難以抵禦的浪潮,究竟是如何蘊釀,以致於取代了「軟體」或「程式」的呢?
從小眾到主流
行動裝置尚未流行前,下載軟體、測試新程式這些事,只有科技玩家會做。光是找個免費影像編輯軟體,或在前iTunes時代下載免費音樂分享軟體,就夠人踏破鐵鞋、吃盡苦頭了,正因如此,願意加以費時費力的人並不多。
當然,自應用程式商店出頭後,下載軟體已非某些人獨享的樂趣,各式軟體品評更如雨後春筍般,從四面八方湧上媒體。至於電動遊戲,亦拜行動裝置之賜,逐漸擺脫年輕人坐在電視前,手持搖桿縱情聲光娛樂的刻板印象。有趣的是,這批新玩家多半為四十歲以上的女性,當她們玩起這些「應用程式」,毅力可不輸年輕人。
由此看來,大家不但重新定義了何謂軟體,使用者組成也劇烈變動了。當今玩家的年長化趨勢,直接讓業界嗅到商機,開始努力開發、革新、雕琢軟體,因而讓科技力量席捲當代人的生活,一發不可收拾。
一試成主顧
行動裝置應用程式爆紅,市場蓬勃發展,加以業者掏空心思推陳出新,主打簡易便利,而「應用程式」能取代以往的「軟體」,正是在於方便好用,無須太多摸索學習的時間。
這時,無論是科技狂熱份子,或是對高科技沒轍的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應用程式,每天花上幾個小時的使用時間,好好滿足個人需求。在此情形下,就算曾經對科技一竅不通,也能輕鬆找到入門途徑。
至於「應用程式」一詞,崛起速度只能以「飛快」形容。根據Google Trends的關鍵字搜尋頻率數據,「應用程式」起先乏人問津,2009年左右卻快速竄升;而從2004年起,「軟體」及「程式」即持續走低,毫無起色,顯然只能拱手讓賢了。
未來發展
十年來,應用程式深深影響著資訊產業。遙想2003年,所謂的「應用程式」,多半用來指企業軟體或網站;2008年時,又包括了智慧型電視等使用介面。
回到2013年,這四個字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十年後,又將呈現何種光景呢?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或許到時候,又會出現新詞推翻前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