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雖然整體筆電市場狀況不樂觀,不過在高單價筆電市場仍有一個產品線異軍突起,就是這幾年越來越熱門的電競筆電。從前年原本只專注於電競周邊的 Razer 宣布進軍電競系統後,一連推出 Blade 以及 Edge 後,也為電競筆電掀起一股風暴;今年宣布新一代的 Blade 產品線,除了原本的 Blade 17 ,也新增 14 吋的 Blade 14 提供新選擇。

這次也借到這款主打高質感與電競級規格的 Blade 14 進行動手玩,跳轉繼續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Blade 14設計延續 Blade Pro 的金屬極簡風,與蘋果的 MacBook Pro 有那麼一些神似,彷彿是黑化版的 MacBook Pro ,而剛好目前 Blade 的尺寸又剛好與 MacBook Pro 錯開,如此的巧合不禁覺得 Blade 尺寸的設定是否是故意的;話雖如此,上蓋中央微微的立體隆起以及發亮的 Razer 經典三頭蛇完全不會讓人錯認,吸睛度仍然十足。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Blade 14 搭載 3 個 USB 3.0 ,兩個位於左側,一個位於右側,右側還有一個 HDMI ,並無一般筆電常見的 SD 卡讀卡機;至於散熱風道則透過底部兩個大型的風扇進氣口與鍵盤間隙吸氣,自螢幕轉軸的間隙將熱風排出。而 Blade 14 雖然比起 Blade 17 尺寸小了許多,然而搭載同規格硬體下, Blade 14 的厚度反而比 Blade 17 更薄。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掀開螢幕後,就可看到 Blade 14 與 Blade Pro 設計上最大的差異。 Blade Pro 最大的特色就是在鍵盤的左側搭載 SwitchBlade UI 可程式化多點觸控板系統,鍵盤下方無一般筆電常見的觸控板;而空間有限的 Blade 14 則是回歸一般筆電設計,提供具備獨立左右鍵的大面積觸控板,鍵盤的部分與 Blade 17 屬於同一級,亦可在系統中設定巨集以及在遊戲中停用 Windows 鍵。

至於螢幕則是使用擁有可視角較差、但反應速度較快優勢的霧面 TN 面板,但一些發燒級玩家可能會質疑為何一款高階的電競筆電解析度未達 Full HD ,僅為 1,600 x 900 ;不過就先前的理解, Razer 是以直接使用 Blade 14 進行遊戲時,人眼觀看 14 吋顯示器最佳的解析度比例,希望不要讓過高的解析度造成視覺負擔。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介紹完外觀,接著就是硬體規格,筆者借到的這款 Blade 14 採用 Haswell 平台的 Core i7 4702HQ 處理器,搭配達 8GB 的 RAM 與 256GB 的 SSD ,顯示卡則是採用 NVIDIA 的 GTX 765M 獨顯,提供 Optimus 獨內顯切換,網路卡則為高通殺手網卡;在美國販售時 Blade 14 可進行規格上的客製,據聞 Blade 系列有計畫在台推出,但不曉得屆時會否提供客製化選項。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至於效能表現則如上圖,另外筆者在進行 3D Mark 系列時是輸出到 Full HD 的外接螢幕,其於的測試軟體則直接使用 Blade 14 吋的顯示器進行測試,另外在 PCMark 8 可進行平行運算的選項時, OpenCL 1.1 搭配 GTX 765M , OpenCL 1.2 則搭配 4600HD 內顯。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以一般文書上網使用,拜新一代 Haswell 平台功耗比起 Ivy Bridge 更低之賜,以筆者日常使用習慣續航力可達 5 小時左右,鍵盤的觸感與 Blade Pro 相似,也礙於機構厚度採用短行程配置,但手感與回饋不惡,以文書或是進行遊戲的需求來看都是相當適合的,不過手腕仍會因為較瑞力的機身邊緣略感不舒適。

然礙於採用 TN 顯示器,故螢幕的使用角度相較一般採用 IPS 等廣視角螢幕略差,不過電的使用情境螢幕角度會比較固定,故以一般放置桌上操作的方式進行遊戲感受不至於太明顯,但若像是筆者平時的工作模式常放在大腿使用會比較明顯,但顯然 Blade 14 的目標族群不是筆者(苦笑)。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用以進行遊戲的續航力約莫是兩個小時左右,這也是由於效能勢必帶來明顯的功耗,但相較一兩年前正統電競筆電已經長了不少,可見這幾年 PC 產業除效能提升外,也把較大的心力放在續航力方面。但畢竟 i7 處理器搭配 GTX 等級顯卡仍有一定的發熱,加上金屬薄型機身,進行遊戲時機身發熱會比一般的筆電感受明顯一些。

既然是電競筆電, Blade 14 也應該沒有人會在玩遊戲時使用觸控板吧?而這時筆者就會覺得 Blade 兩側都有 USB 孔是相當方便的設計,因為筆者先前使用過的部分筆電由於散熱孔為於左側,故將 USB 全部配置在右側,插上有線滑鼠在桌上使用,常常會在操作時去碰撞到滑鼠的 USB 頭;而將滑鼠插在反側就可避開 USB 頭的干涉。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實際體驗,一般的網路遊戲基本上特效都可開到高以上順暢遊玩,不過偏向單機大作方面在大場景仍建議以標準特效執行以維持遊戲的順暢度,畢竟 GTX 765M 雖已經隸屬電競級顯卡,然而現在的 PC 單機遊戲的特效幾乎都是以壓榨硬體效能為前提,對於筆記型電腦結構的 Blade 14 仍是有其極限的。

雖然其上仍有兩款高階的獨立顯示卡,但選用 GTX 765M 多少是考慮到 Blade 系列定位是精品級的電競筆電,更高階的顯示卡也需要更大型的散熱系統,就無法維持輕薄優雅的設計,別忘了幾款瘋狂的電競筆電甚至裝上雙顯示卡,但無論是體積、重量,一般人沒事應該不會想扛著出門,但反觀 Blade 14 搭載等級不算太差的硬體,仍保有良好的行動攜帶性。

精品級筆電的不二代表, Razer Blade 14 動手玩

少了 SwitchBlade UI ,也沒有 Full HD 的 IPS 螢幕,但是 Blade 14 卻有著同級硬體已即可輕鬆帶著外出的特色,而且外型與結構同樣搶眼,如果就它的定價,確實可選擇硬體規格更高檔的它廠電競筆電,但外型、整體設計等卻在市場幾乎沒有同質性的對手。

若說它廠的電競筆電是日本生產超跑的理念,單純的做出一台速度機器,其餘像是外型也是為了追求速度而生;那 Blade 14 就像是義大利的超跑一樣,雖然它不一定跑得最快,但它一樣跑得不慢,同時也沒忘了外觀的重要,有著精品的外表以及硬底子的內在,讓 Blade 14 不僅有充裕的效能,也不失為一款漂亮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