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手機更個人化的重要一步:室內導航

讓手機更個人化的重要一步:室內導航

 隨著智慧手機、平板廣被消費者接受,手機可以說是最貼身的高科技設備,也因此讓導航從車輛變得更個人化。然而在傳統導航技術下,受到 GPS 需要在空曠的環境中使用,進到室內後,導航也變得無用武之地,然而針對人的導航最缺乏的就是室內導航。

室內導航說不重要可以很不重要,畢竟有個簡單的建築物導覽稍微看一下,也許走錯個一兩次,多半還是能到目的地;不過當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無論是要找店家、與朋友有約,就會開始覺得有室內導航能少走點冤枉路。

讓手機更個人化的重要一步:室內導航

前面提過,用於車輛的戶外導航只要有 GPS 多半就可搞定,而為了在隧道或是立體道路這種不易接收訊號的地方還能讓導航繼續運作,就必須依靠陀螺儀、加速度計、氣壓計等感測器的輔助。那室內導航該怎辦呢?最簡易的方式就是透過 WiFi ,利用 WiFi 與 WiFi AP 進行簡易的定位,也有人稱為 A-GPS ,可以取得一個大略的位置,不過說是大略,誤差卻達 100 公尺。

而在多年前,就陸續有廠商開始推廣以 WiFi 定位作為基礎,搭配各式技術的室內定位方案,其中較受市場青睞的就是結合各類的感測器,因為智慧手機內建感測器已經成為世場主流,從一隻不到五千台幣的入門智慧手機,到幾萬元的高階智慧手機,鮮少會不具備 WiFi 與各類感測器。

而感測器是如何輔助以 WiFi 為基礎的室內定位達到精確的結果呢?首先加速度計搭配陀螺儀可以提供移動的路徑,有了這些路徑的變化,就可對照圖資推算可能的位置,如果再搭配從戶外開始進行 GPS 定位,一到室內後的定位準確度就會相當高了。

讓手機更個人化的重要一步:室內導航

另外氣壓計則可判斷高度的變化,現在手機用的氣壓計已經能達到樓層改變的氣壓判斷,即便身處多層的大樓也能推算正確的樓層。

當室內定位不再是理論,就能從此延伸出相當多的應用,最基本的就是導航功能,而且不僅是單純室內的導航應用,結合 GPS 以後,就可作出完整的行人導航規劃,幫步行使用者規劃出包括穿越地下道、百貨商場、一般馬路、天橋等等的最快路線。

此外像 ST 協同 CSR 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合作也是室內定位的應用示範,透過室內定位,即便身旁沒有解說員,走到定點後,手持設備能夠自動提醒播放語音介紹或是互動介紹短片,使用者更不用花時間去掃 QR Code ,能讓看展變得自由的同時,彷彿還有導覽員陪著看展一樣。

讓手機更個人化的重要一步:室內導航

若是在百貨商場,利用室內定位也能幫店家達到行銷宣傳的目的,例如接近服飾店時,自動跳出當季新款衣服的廣告,或是經過餐廳,馬上發送折價券。透過一些 LBS (在地化資訊服務)的方式,讓廣告與行銷更有彈性。

延伸應用方面,也能用以尋找在同一商圈走失的好友,例如對方發送所在地的訊息,就能透過室內導航的方式快速的找到朋友;更進一步的也可應用在老人以及小孩的追蹤上,利用室內定位的特性,就可避免過去老人與兒童的追蹤設備無法在室內進行定位的問題。

不過室內導航只是個基礎,是一種硬體與軟體的整合,硬體技術早已完成,目前的門檻還是出在軟體上,除了應用外,最關鍵的問題還是圖資。因為室內的建築資料多半屬於個人財產,除非建築擁有者願意,否則是無法取得圖資的。

而且開放室內圖資也有些隱憂,例如恐怖份子就可能利用這些建築物的圖資進行恐怖攻擊,雖然有些杞人憂天,但以安全性考量,這的確是可能會發生的。

不過回歸便利性的考量,室內導航能夠成真,也意味著以人為出發點的 LBS 服務能夠更多元,並且對於外出到陌生的地方旅行,也能少走許多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