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二十週年, DTS 從將劇院級的環繞享受普及到家庭與手機

邁向二十週年, DTS 從將劇院級的環繞享受普及到家庭與手機

喜歡欣賞電影的朋友應該對 DTS 不陌生,而 DTS 今年也堂堂邁入 20 週年了,從電影音效開始,到家庭影音娛樂一直到手機以及數位串流影片音效, DTS 將劇院級的音效濃縮到手持設備,即便在家甚至使用手機欣賞影片都能享受頂級的體驗,筆者也與台灣 DTS 進行採訪,請他們針對近期的音效趨勢做分享。

DTS 今年有兩項重要的新技術發布,分別是針對手持設備耳機的 Headphone-X ,以及無線音訊傳輸的 Play-Fi 技術。各位應該可以留意到, DTS 近期在針對手機的方案越來越多,在去年正式收購原本就著力在手持裝置與家庭影音的 SRS 後, DTS 更投入更多的力道到手機領域。

正式收購 SRS 之後,為了避免造成消費者混淆,未來手持設備的音訊授權品牌將漸漸統一到 DTS 單一識別標誌,但會在針對 Feature Phone 保留 SRS 的授權。

因為 DTS 也發現現在手機多媒體娛樂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消費者對手持設備的音效亦越來越重視,但手機卻是一個相當難實現高音質的平台。 DTS 甚至認為手持設備等同集過去他們在各領域的挑戰大成。

從硬體限制看,手機的空間有限,所以喇叭的體積以及共振空間設計難度相當高,就像近期液晶電視薄型化不得不採用平面設計的喇叭一樣,以技術考量,當然是能在有限的空間內透過更好的元件提昇聲音品質,但卻會增加設計的困難與成本。此外也由於手持設備的電力,故放大晶片也以省電為出發點設計,難以做出高功率輸出。

而 DTS 的數位聲學技術最大的優點就是能透過重新演算的方式,讓聆聽者以同樣的硬體結構聽到更大的音量以及更好的聆聽品質,但同時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而且 DTS 也與晶片廠商合作,將聲學技術預載在一些晶片中,只要設備廠商與 DTS 取得授權就能啟用 DTS 的聲學技術。

邁向二十週年, DTS 從將劇院級的環繞享受普及到家庭與手機

當然喇叭固然是手持設備聆聽聲音的其中一個方法,不過 DTS 也發現越來越多的使用者使用耳機聆聽;相較於手持設備的揚聲器,耳機的聆聽情境相對下更易掌握,也有更多的發展空間,今年在 DTS 發表的 Headphone-X 技術就是特別為耳機所規劃的技術。

Headphone-X 的特色,就是透過演算法的方式,讓原本只有二聲道的耳機化身為最多 11.1 聲道的行動劇院。目前在手持設備透過數位聲學提供虛擬環繞的解決方案很多,這也不是 DTS 首度針對耳機提供虛擬環繞演算法,但 Headphone-X 卻是不同於過去的技術。

Headphone-X 不僅是數位聲學的環繞音場演算,更是融合 DTS 在原始錄製的環繞音場技術;尤其現在 DTS 是相當多電影音效後製選擇的環繞音效處理方式, Headphone-X 能將透過 DTS 技術所錄製的音軌還原成原始錄音應有的空間與位置,加上數位聲學演算的方式,把原本僅有二聲道的耳機變成個人的劇院。

今天也在 DTS 提供的視聽室比較以 7.1 聲道配置的音響聆聽環境以及以 Sennheiser 入門款小耳罩(只記得屬於 HD200 系列...)搭配 Haedphone-X 技術進行試聽、比較,當然多聲道音響有著先天的品質以及主動式重低音的優勢。

不過在 Headphone-X 技術加持下,空間與定位由於耳機是針對個人的完美環境(對兩耳等距離)、音響則是針對整個試聽室(各聲道距離因座位而影響),空間與位置的精確度比起音響更高,更不用說 Headphone-X 並非針對視聽室環境,是讓使用者能夠以智慧手持裝置獨樂樂的技術。

雖然 Headphone-X 還未正式用於手機平台,不過目前已經獲得知名配樂家 Hans Zimmer 青睞,在最近的電影大作超人:鋼鐵英雄的原生帶首度導入 Headphone-X 的錄製方式,在購買實體精裝板雙 CD 後可下載特殊混音的數位版本(註:一般數位版本並未支援特殊錄制),搭配基於 Headphone-X 技術的 Z+ Music 軟體後,能夠還原 Hans Zimer 想呈現的磅礡氣勢。

邁向二十週年, DTS 從將劇院級的環繞享受普及到家庭與手機

對於電影欣賞而言,多聲道錄製的配樂已經是相當基本的,但是當把配樂作成原聲帶時,卻只能遷就多數音樂聆聽設備變成二聲道,當然聽聽流行音樂二聲道綽綽有餘,只是對電影配樂師而言,把多聲道的配樂變成二聲道,許多原本想表現的空間與層次會大打折扣,對看過電影的人聽起來也會覺得少了點什麼。

而 Hans Zimmer 嘗試將超人:鋼鐵英雄以 Headphone-X 技術錄製並且搶先以 app 的方式在 iOS 與部份 Android 設備提供 Headphone-X 技術的 Z+ Music ,在 Headphone-X 還未正式已內建方式登上手機平台前,就先幫此技術作了示範,更不用說 Hans Zimmer 又是知名的配樂大師,影響力不容小覷。

這也表示, Headphone-X 不僅能提供影片欣賞的進階體驗,亦能提供音樂聆聽的不同感受,尤其 DTS 也是知名的錄音與混音標準制定公司,在 Headphone-X 技術推出後,有了前端環繞音效錄製的標準,是極有機會改變目前數位聲學多半仰賴後製與重新演算提供的音場,以真正多聲道的錄製為基礎,提供更接近錄音、混音師想呈現的聆聽效果。

邁向二十週年, DTS 從將劇院級的環繞享受普及到家庭與手機

至於 Play-Fi 技術則是針對音樂聆聽的無線解決方案,這項技術是基於 802.11 標準,故在主控裝置只要支援 WiFi 網路即可,搭配由 DTS 或是與 DTS 合作的設備夥伴所提供的軟體,透過一台 AP 作為中繼點,就可以單一發射端同時傳送到多個支援 Play-Fi 技術的喇叭。

Play-Fi 的概念相近於蘋果的 Air-Play 的音訊傳輸部份,不過不同於蘋果 Air-Play 仍屬平台專屬標準, Play-Fi 只要是搭載 WiFi 的電腦、 iOS 與 Android 2.2 以上的手機、平板,都可搭配軟體或是 app 提供這項無線傳輸技術,且相較於一般無線音訊傳輸技術僅限於單一設備對單一揚聲器, Play-Fi 可同時串留給數個支援 Play-Fi 的揚聲器,並且能從設備端獨立控制音量。

Play-Fi 的特色不光只是硬體層面,而是在軟體直接與設備內建音樂軟體整合,並且直接由 DTS 與許多音樂相關 app 協商,其中也包括串流音樂服務如 KKBox 等合作將服務整合,使用者開啟 Play-Fi 或是基於 Play-Fi 的設備商的控制軟體中,就可挑選用以播放音樂的 app ,且即便搭配串流音樂服務, Play-Fi 也能正常進行播放。

不同於 DTS 針對手機或是其它設備的環繞音效技術多半與設備的軟硬體架構深度整合, Play-Fi 則是基於現有的設備端搭配 app 的方式,至於週邊喇叭則需要搭配 DTS 所販售的特殊模組。 Play-Fi 的作法的優點在於透過軟體的方式可相容多數的硬體平台,又可同時傳輸給多組喇叭形成廣播式的播放,這也是目前無線傳輸技術少有的機能。

除了這兩項重點技術外, DTS 也分享他們與串流影片供應商的合作與針對串流影片的技術;雖然 DTS 技術已經是許多藍光影片的必備音軌錄製格式,然而串流影片服務也越來越受使用者歡迎,雖然固網頻寬不斷提昇,但實際上使用者也不一定能獲得穩定的高速頻寬,電信營運商、服務商亦不希望佔用太多頻寬。

故理論上要透過網路串流多聲道音軌雖不是問題,但多數服務商卻不願意冒著風險提供這類服務,雖然有廠商提出可偵測使用者頻寬情況推送不同等級的音效品質,但卻會因為要收錄不同等級的檔案,反而增加服務供應商資料庫的負擔。

邁向二十週年, DTS 從將劇院級的環繞享受普及到家庭與手機

故 DTS 採用基於同心圓理論的取樣方式,將高品質多聲道音軌依照資料量分成同心圓,中央區塊僅需使用極小的頻寬,提供多數人能聽見的響頻範圍,再按照不同的頻寬量增加推送的音軌資訊量,但只要具有最基本要求的頻寬,就能享受多聲道的聆聽品質,差別只在於頻寬越高、聲音的資訊量(細節)就越多,對於服務商也僅需要儲存一種聲音的檔案。

目前此技術已經被三星在智慧電視北美合作夥伴 CinemaNow 服務所採用,只要擁有北美地區的 CinemaNow 服務,不再需要購買藍光光碟,只要訂閱此項服務即可透過數位串流的方式在家享受劇院級的環繞音場。

DTS 以 20 年的聲學經驗為本,並且甫以標準化的錄制方式,從源到端提供完整的方案,將戲院級的環繞音效普及多種手持設備上,也讓環繞聲道不再只能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去感受,而是能隨身帶著走的聆聽體驗,讓更多人能夠享受聲歷其境的聽覺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