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獨人牲:智慧與電視?

攻獨人牲:智慧與電視?

 最近參加了一些與智慧電視相關的活動,有些屬於硬體、也有些屬於軟體開發,筆者在跟一些廠商代表閒聊的時候,有些對於智慧電視的想法。到底怎樣的產品才是智慧電視?到底消費者怎看待智慧電視?智慧電視是否真的能改變電視產業?

跳轉繼續:

以筆者的認知,智慧電視相較傳統電視有幾項特質:一、能夠連網,觀看網路內容;二:就像電腦、智慧手持設備一樣能透過下載的方式擴充功能。至於支援體感、攝影鏡頭等創新的操作模式,則是非必要的條件。

目前智慧電視的硬體呈現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嵌於電視內的,另一種則是透過機上盒、 HDMI 外接棒等等的方式達成。軟體包括沿用或是修改自智慧手持設備的系統,例如 Apple TV 、 Android TV ,或是基於 Linux 以網頁框架或是 Flash 的方式做成的系統。雖然電視廠商傾向內嵌於電室內的智慧系統,不過據說日本與歐洲消費者比較偏好外接擴充的模式。

攻獨人牲:智慧與電視?

首先以傳統電視的淘汰模式以及智慧系統與硬體的市場模式看智慧電視硬體,筆者個人而言,若真要使用智慧電視,還是傾向使用外接形式的,畢竟外接式設備可以視個人需求逐年升級,雖然智慧電視也可以透過此方式升級,但先天卻把內嵌系統的硬體成本也轉嫁在電視上。

筆者認為智慧電視系統一定會在電視被家庭淘汰前硬體就不敷使用,原因則在於智慧系統與電視兩者在傳統市場的淘汰年限不同,一位從事智慧電視硬體相關的前輩給的資料是,傳統家庭至少七年才會淘汰一次電視,但是智慧設備的年限卻鮮少超過三年。

這是由於用於顯示的電視屬於黑色家電,也就是說電視並非消費性電子產品,而是生命週期較長的家電設備。然而智慧系統就如同現在消費者所看到的一樣,手機與平板硬體逐年更新,內容越來越強大、但硬體要求也越來越高,硬體推出一年半載幾乎就已經難執行新的應用。

攻獨人牲:智慧與電視?

硬把兩個生命週期不同的設備整合在一起,也是現在嵌入式智慧電視的盲點。筆者甚至認為, Apple TV 整合顯示器設計談了這麼久,卻遲遲未能成型,恐怕也是吸取大量市場消費者經驗,而不願貿然投入電視產業這種淘汰速度慢的市場所致。

以硬體的角度看智慧電視架構,鮮少採用比主流智慧手機更好的方案,也導致在圖形與運算效能方面普遍落後智慧手持設備約一年左右,消費者只要用手上的智慧手機或是平板輸出到電視,娛樂功能往往更強,更不用說服役超過三年後的智慧電視系統相較剛推出的智慧手持裝置會怎樣。

另外在前幾天智慧電視 App 開發探討活動當中, Sony 、 Opera 、 QLL 的與會講師都有提過一些智慧電視操作行為模式的問題,首先是使用姿勢,一般都是坐在沙發上拿著遙控器,畢竟看電視應該是相當舒適且放鬆的,雖然某些智慧電視可以透過內嵌攝影鏡頭與麥克風搭配手勢、語音進行控制,不過筆者好奇的是,這種已經是遊戲機娛樂等級的操作方式能有多久熱度?

另外,智慧電視該提供哪些公司?筆者看了許多的內容後,左思右想,似乎就是把過去錄影帶、光碟播放機的影片重新包裝、以 App 的方式呈現吧?不知道是不是筆者的認知有錯,不過數位學習、運動健身教學、語言學習等智慧電視比較受歡迎的內容,不就是先前光碟影帶就有的嗎?

為何會變成這樣?做在沙發上拿著遙控器的根深蒂固的操作方式恐怕是相當重要的原因,因為智慧電視遙控器設計一直是個微妙問題:到底該有多少功能?說真的,當你已經躺在沙發上想要享受螢幕的內容時,如果看到遙控器為了輸入方便加了完整的鍵盤,會覺得這真的是你想使用的電視遙控器嗎?

攻獨人牲:智慧與電視?

至於娛樂功能方面,筆者比較不期待基於智慧電視本身的遊戲功能,畢竟硬體就那樣了,即便今年可以玩 Angry Birds ,明年之後還有多少新玩意兒?若真的要發展遊戲,筆者還是期待基於類似 NVIDIA 的 GeForce Grid 的雲端遊戲,讓智慧電視本身當個影音解碼以及訊號回傳用的載具就好。

智慧電視有真正改變電視使用者的習慣嗎?至少筆者觀察到目前為止,使用者即便添購了智慧電視,使用到附加功能的機率還是不高,或是一開始覺得功能很新鮮,但最後又是回到沙發上的馬鈴薯模式,不過畢竟智慧電視是把家電與消費性電子揉合在一起的混合產物,目前的發展也還在起步階段,希望明年 CES 能有讓人更耳目一新的產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