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設計」與「社會」相遇—台北市文化局長 劉維公先生專訪

當「設計」與「社會」相遇—台北市文化局長 劉維公先生專訪
[照片來源:Tom and IxDA Taiwan]

採訪:翁逸姝、eastwalker
撰文:eastwalker
 
 
或許有些設計師會覺得政府官員哪裡懂什麼設計?拜這次台灣互動設計協會(IxDA Taiwan)將籌辦「2013 互動設計國際研討會」之賜,也因活動主題恰好談「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協會爭取到採訪契機,更萬分感謝在百忙中,獲得台北市文化局長 劉維公先生首肯接受我們特派記者採訪。
 
一方面,讓我們有機會聽一聽本身是社會學學者出身的劉局長,談談「設計」與「社會」可以是如何地邂逅相遇!二方面, 也期待能號召更多設計師投入「社會創新」的行列。

 
問:談到「設計」,首要是在於能發掘問題,我們看到目前台灣「社會」存在著許多問題,或許可以透過「設計」的思維程序模式和方法來 解決,恰好,現在市府正在推動申辦世界設計之都,劉局長也在幫市府倡導社會設計,那麼,不知道局長覺得「政府可以怎麼樣透過設計來與民眾互動」?
 
答:現在所談的這個問題,有很多層次的議題在裡面。
 
第一,設計現在真的很夯,我們在九月底剛結束的設計城市展,有26萬人來參觀,在此同時,台灣創意設計中心也有另外一個展覽正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行,參觀人次有40萬人。這都可以呈現很多市民對「設計」的熱衷與投入。
 
可我還是要說,「設計」對台灣許多民眾還是一個陌生的字眼,所謂「陌生的字眼」是指,設計還是被當作是美工,或產業經營末端的事情。
 
從這裡回過頭來探討「政府可以怎麼樣透過設計來與民眾互動」? 事實上,當我們在談「社會設計」的時候,首先,還是需要克服『設計概念上的迷思』,導正民眾或企業經營者對於 「設計」的錯誤認知或想法;這個層面如果還不能跨過或打破時,我會覺得要去談「社會設計」都有點遙遠!
 
當然「社會設計」也有點是遇到類似這樣的狀況。「社會設計」需要把那個錯誤認知的框框打破,讓大家了解「設計」,其實在『解決生活問題』!設計其實在『做創新』!設計其實是在『改變、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
 
講完這個東西的時候,我應該講「這看你怎麼去思考問題」。一般來說,我們可以讓「設計」變得很活潑,就像我們辦了很多活動,大家看到「設計」是很 fancy或是很熱門;可是當我們都看到太多類似的展覽或活動時,「設計」本身的嚴肅性以及「設計」所蘊含的使命感,也許反而沒有被看到。
 
所以我們才會辦「設計城市展」、「台灣設計師週」、「台灣設計展」、「新一代設計展」等等,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舉辦展覽。我最近從倫敦剛回來,他們有「倫敦百分百(100% Design)」、「設計師連線(designjunction)」。
 
我認為台北跟倫敦現在走的方向有點類似,像今年「倫敦設計週」的主題就是「Design is everywhere(處處皆設計)」,基本上大家都朝向這個方向在走,讓大家都能跳脫那個錯誤認知的框框,想辦法在生活各個領域裡去滲透。
 
但是,真正要 讓「設計」去跟民眾對話或互動,我覺得最有效的、或是最有力量的方法,就是「要去幫民眾解決問題」。
 
當然,以我社會學的背景,「社會設計」是我很想要倡導的概念,當我們看到有些國外設計產品的範例,例如解決清潔用水問題的「生命吸管(Life Strew)」、解決戰爭地區殘留地雷問題的「地雷引爆器Mine Kafon」、利用照相機防手震原理,解決帕金森症患者重拾尊嚴自行飲食的「防震湯匙」等等,就是我們想講述的:一個設計產品的影響力絕對不是單純只在於美感上、或是只為少數群體服務。
 
我們所值得倡導的「社會設計」是要能影響社會上那些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如果我們再借鏡「佔領華爾街」所訴求的概念,扣掉最 有錢的百分之一,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問題有哪些?「社會設計」很重要的概念大概是這些。
 
不過,現在不管是在台灣、或是在全世界,「社會設計」才正在發展當中,每一個社會、每一個城市都還在尋找屬於他自己的故事,或者是每一個設計師可以 去發展他所能夠投入的領域。而且我還是要說,「社會設計」仍要能構成一種商業模式;我不希望讓大家誤會「社會設計」好像是在做社會公益,只是單純的犧牲奉獻。
 
設計產品本來就有它的市場利基,像我剛從倫敦回來看到他們設計中心在做的事,「設計」已經跟服務、價值感產生關係,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概念,例如訓練狗 去幫助老人運動!我建議各位可以去看看英國的很多案例。
 
大致來說,就是要讓大家去了解,「設計」除了要去推廣教育、除了是展現有趣活潑的東西以外,「設計」還可以幫社會或國家解決很多很多的問題!
 
 
問:美國曾經有一個案例,他們邀請設計師一起重新設計「投票體驗」,把設計師嘗試錯誤的精神,帶入公部門的創新。局長覺得台北市有沒有機會去催生一個類似的政府和民間合作的專案?不見得是像美國那樣重新設計「投票體驗」,重點改在推動政府與民間的設計師合作?
 
答:我們現在正在做!我們正在做一個類似英國的案子,「公共服務設計(Public Services by Design),比如醫療照顧、托兒的服務。我們把目前在做的概念叫做「設計導入公共政策(Public Policies by Design,或縮寫成PPD)」,也有點像是你剛剛提到的美國案例。
 
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包括好多面向,今年預計要執行的有十七個專案,比如這個月22號恰好有一個記者會,也歡迎你們來。
 
這個專案就是:清潔人員設備的改 良,例如他們所使用的掃把、拖車、垃圾桶等等,包含他們的服裝。我們一一找來設計公司,讓他們跟清潔人員對話、參與工作坊、提升使用者經驗,完整地導入設 計流程,設計出新的掃把、拖車、和垃圾桶。除此之外,也包含林蔭大道的規劃。
 
過去的做法是,政府負責決定林蔭大道要設置在哪裡,決定要種幾棵樹之類;現在 的做法則是,把林蔭大道的決定權交還給市民,而不是我們這些官員。我非常喜歡這個專案的宣傳標語:「林蔭大道由我們決定」;其中的「我們」所指的正是市民。
 
比如說,你認為林蔭大道該退縮多少,車道要不要減少,林蔭大道要多寬,甚至種的樹要在中間?還是道路的兩邊?或許有些人會認為,仿照仁愛路、敦化南路 在中間即可,當然那樣也很漂亮,可如果再換一個面向來看,為什麼每一條道路都要一樣?而且,講真的,我們這個專案可能的地點會是在新生南路。
 
三公里長的新生南路,林蔭大道就可能會種在兩旁,因為這可以剛好和旁邊的台灣大學、大安森林公園串連,為什麼我們在享受林蔭大道的時候,還要特地走到路中間?而且那個 路中間根本就是給車子看的,在林蔭大道這個案子,我們也得到很多當地居民的參與。
 
至於其他包含了像是跟教育局、環保局、和我們文化局一起配合推動的專案,現階段我還是要很坦白地說,很多事情還是在啓動中。我們在推動的過程裡,有很多很多在觀念上、做法上、甚至在法規上,的確還有需要改變的地方!
 
市政府雖然面臨著些許阻礙,但我們真的非常高興也很樂意可以跟交通局、環保局等等很多單位一起合作。雖然有時候大家會覺得步調上仍不夠一致,但市政 府在這件事情上面,我非常驕傲地講:身為首都的台北市,我們有義務要這樣做,我們在談『設計改造城市』、『世界設計之都城市改造運動』。
 
我們是很認真地執 行這樣的想法,而不只是把錢花在行銷上,雖然也做了些推廣的動作,不過你不做不可能,所以說一定要做,當然我們在做實質的改造,而且我們做到了!
 
我也很高興看你們現在做的「社會設計」或「社會創新」的推廣,而我認為我們獲得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的可能性非常高。雖然現在不敢講百分之百,但可能性非常高。我們本來的想法是從現在到2016年的過程裡,打造出一個城市的形象;這個形象就是台北是個追求城市創新的地方,不論是治理上的創新、或是 社會創新,我們希望這個地方跟其他的華人社會不一樣!
 
在整個城市發展上,我們是可以被拿出去的典範,因為,世界設計之都在選的是典範;『世界設計之都』不 是在選城市的大小,不是在選城市有多少知名的設計師,或者是你的市場規模,它其實在選的就是一個典範。
 
也許你會認為,清潔人員有什麼好談的,怎麼做那麼 小,可是我們也有做很大的,像是城市博物館,就是在花博園區做大規模的原生植物復育,或是大規模博物館、美術館的群聚,還有剛剛講過的新生南路林蔭大道, 甚至是柳公圳一部分的復育,整體這樣來看,我相信2016年會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問:請局長給予參與 IxDA Interaction13 的參加者,不論是否本身為設計師,若想投身「社會設計」的領域,一句鼓勵或建議的話。
 
答:簡單的一句話「熱情」,「我們需要熱情!」應該就是這六個字。坦白講,這是我刻骨銘心的六個字,因為我們現 在看到的整個台灣氛圍,要批評人很容易,搞破壞很容易,大家都專注在對錯的問題、是非的問題,或者認為一定要把某某人幹倒,這樣的對立情況;但我覺得這應 該是一個選擇題。
 
我所指的「熱情」是,當人與人的信任越來越低,區分彼我這樣的狀況,我覺得「我們需要熱情」是因為,你才能懂得去擁抱別人、欣賞別人正在倡導的東 西。像去年剛在提「世界設計之都」,旁邊的冷嘲熱諷就已經聽得很多,我們幹嘛去做這些事情?
 
我們現在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展現出我的「熱情」,希望我們做的事 情都很熱血。從去年二月一號上任以來到現在,我常常跟很多人講,我非常樂在這份工作,因為是在做有意義的事情,儘管現在大家一直在罵政府,但說句老實話, 這些是非常廉價的批評,像我們現在在做的「台北創意學院」,是邀請大家一同參與公共政策,當他自己成為公共政策的決策者、或者是政策的擬定者時就能理解, 這是多麼地複雜!
 
不是像那些名嘴,用嘴巴講了半天,當一通1999電話打進來,一個人要可以主導所有的事情!
 
「社會設計」真的就是一個讓大家看到的途徑,不是只有科技需要創新,不是只有組織需要創新,不是只有文化需要創新,最重要的是社會需要創新!
 
從這一刻起,你也願意邁開腳步,與我們一起來探討「社會創新」、並且來這裡多認識結交幾位新朋友嗎?請大家把握這最後幾天的機會,趕一趟「IxDA INT13互動設計研討會」 報名參加的末班車,讓我們在10月26日的時候一同在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相遇!
◎ 個人 -> 報名網址
◎ 團體票 (3人以上團報) -> 報名網址
Interaction13 大會官網:http://interaction13.ixda.org.tw
IxDA Taiwan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ixda.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