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ler 架構讓 Maximus 2.0 以及 VGX 提昇專業工作站效率

Kepler 架構讓 Maximus 2.0 以及 VGX 提昇專業工作站效率 

去年 NVIDIA 發表過針對專業工作站的 Maximus 技術,今年則在年度盛會 GTC 發表 GPU 虛擬化技術 VGX ,隨著 Kepler 架構的專業卡 Quadro K5000 以及 Tesla K20 即將問世, NVIDIA 舉辦一場小型的媒體聚會講述在 Kepler 加持下的兩項技術為影像工作站以及工作室帶來的好處。

跳轉繼續:

Kepler 架構讓 Maximus 2.0 以及 VGX 提昇專業工作站效率

Maximus 技術是由 CPU 、 Quadro 卡以及 Tesla 卡三項要素所構成,讓三者各司其職加速整個專業影像軟體的處理程序,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達到近乎即時性的渲染,減少完成繪圖後等待渲染顯像的時間,改善影像繪圖產業的工作流程。

Maximus 的特性是利用 Quadro 進行專業繪圖的圖形產生,並且加入能夠利用 CUDA 平行運算技術與 CPU 共同進行運算的 Tesla 卡,讓整個流程更為快速。而採用 Keplaer 架構的 Maximus 2.0 最大的特色就是 SMX 架構大量提昇 GPU 內的核心數量,並且擁有 Dynamic Parallelism 預測工作所需的 Kernel 並自動產生的機制,減少與 CPU 重複溝通的時間,相較前一代 Maximus 效能大幅提昇。

Kepler 架構讓 Maximus 2.0 以及 VGX 提昇專業工作站效率

尤其如工業設計與電腦特效產業,利用 Maximus 2.0 平台的即時渲染能力,像是如設計汽車外觀時,就能利用即時運算馬上推測出對流體力學的影響,或是如當初電影"賽德克巴萊"電影特效因為當時從修改到重新渲染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若是利用 Maximus 2.0 就能快速的修改特效,就不至於由於檔期將至導致影片特效結果不如預期。

Kepler 架構讓 Maximus 2.0 以及 VGX 提昇專業工作站效率

另外 Kepler 架構最大的特色就是具備 GPU 虛擬化的能力,這也是業界第一次能夠將實體 GPU 搭配虛擬化軟體進行真正的硬體虛擬化,再搭配高速網路作為後盾,改變許多影音工作室的型態,尤其歐美企業近年掀起 BYOD ( Bring your own devices )趨勢,有越來越多的員工攜帶自己的電子產品辦公。

然而 BYOD 會遭遇兩個問題,一是硬體效能,二則是安全管理機制。尤其對於影像繪圖工作,別說是近年流行的 Ultrabook ,即便沈重的行動工作站有時都會跑得氣喘吁吁;而當 BYOD 成為趨勢,要掌控員工使用公司的資源又變成需要顧及個人隱私問題,但又不能置之不理。

Kepler 架構讓 Maximus 2.0 以及 VGX 提昇專業工作站效率

而 NVIDIA 推出基於 Kepler 架構的 VGX 卡,是由 4 顆 GPU 構成,在兩張為一組搭配 CPU 使用下,可最多同時提供 100 人以上的 GPU 虛擬化,並且可針對不同層級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 GPU 數量以及 GPU 類型。

也就是說搭配虛擬化軟體的 VGX 技術能夠讓公司的一般員工能分配到基本的 GeForce 等級核心,能夠針對瀏覽器或是一些支援 GPU 加速的文書軟體進行加速,而如公司專業的繪圖師則能分配到 Quadro 等級的 GPU ,並且依照需求分配較一般階層更多的 GPU 數量。

再搭配網際網路,繪圖工作者甚至可在跨越公司達半個地球的地方,透過雲端技術遠端修改影像檔案,甚至即時在客戶面前依照需求調整影像特效,並即時渲染出結果。然而無論這些終端使用者身在何處、怎修改檔案,由於皆是透過串流的虛擬化桌面,資料仍存放在公司的 Server 當中,自然對於安全性的顧慮就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