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作者:
瀏覽:552
top 當學術不端成為一種公害,當學人浮躁成為一種現象,閱讀學術經典,雖說不是一劑拯救的良方,卻也能讓人警醒,什麼才是真正的學術。 作者朱自清先生用淺顯的語言,將代表我國傳統文化的幾部書,如說文、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四書、戰國策、史記、漢書等,一一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同時還梳理了辭賦、...
作者:
瀏覽:688
top 《書林掇英》是已故著名古籍版本鑒定專家魏隱儒先生的遺稿,是一部提要式的古籍善本書目。它收錄了魏老自從事古舊書業以來經眼的數千種珍稀古籍,凝聚著魏老半生的心血。在編排體例上,魏老基本上采用了中國古籍傳統的四部分類法。由于集部文獻數量龐大,為保證全書各章整體上的均衡,不至出現“鼠首虎尾”的現象,...
作者:
瀏覽:469
top 《拉斐爾前派的夢》講述了拉斐爾前派、唯美主義和新古典主義運動的興衰史,共同構成了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英國乃至歐洲的人文思想和社會生活風貌的全景。 在《拉斐爾前派的夢》中,岡特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實利主義時代中的一些困惑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如同一個個堂•吉訶德,頭腦中充滿了中世紀的騎士精...
作者:
瀏覽:385
top 本書主要內容是一組有關魯迅的研究文章,包括探討魯迅致死的原因、近年來學術界研究魯迅的述評、魯迅著作整理出版的問題,這些都屬于魯迅身後事的範圍。此外,書中還有一組對魯迅同時代作家例如胡適、朱自清、聶紺弩等人的研究文章。 朱正,1937年生于湖南長沙。以編輯為職業,業余從事寫作。在魯迅研究方面出...
作者:
瀏覽:678
top 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兩國交往歷史源遠流長,兩國不僅對東亞而且對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雙方的友好往來及任何一方的發展,都離不開彼此的相互深入了解。了解和學習日本精神,在甲午戰爭就為中國人所重視,這方面的作品層出不窮。但對于究竟什麼是日本精神,恐怕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李建權先生從事日本...
作者:
瀏覽:532
top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 縣),其父遷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濟),遂為蒲人。他 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開元九年 (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 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
作者:
瀏覽:554
top 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其經濟、政治、文化相較中世紀都發生了劇變。當時的社會精英階層並沒有忽視這些變化的重要性,許多著作、文章、法律條文甚至風俗習慣都體現了整個社會對這種巨變的應對,該時期針對婦女的諸多“規訓”便是這股應對潮流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內容。 本書以當時社會針對婦女們的“價值觀”、“空間...
作者:
瀏覽:271
top 本書試圖通過重構12—18世紀長達六百年間贛南山區的地方動亂與社會變遷歷史,展現中國歷史上地方動亂及其引起社會變遷之圖景,以加深對中國歷史上“動亂”的理解,重新思考中國傳統社會變遷的歷史與邏輯。 本書是歷史田野叢書之一,是一部關于12—18世紀贛南地區社會研究的理論專著。全書書試圖通過重構1...
作者:
瀏覽:431
top ★中央國家機關讀書活動推薦圖書 兩岸三地學術菁英歷時五年合力編撰的精力之作 系統完備深入淺出的中國文化基礎讀本 隨書附贈著名中國文化學者講座錄像光盤 《中國文化導讀》由香港城市大學組織兩岸三地學者編撰而成,是一部可供廣大青年讀者特別是大學生參考並自修的中國文化基礎讀本。從策劃到試用本的出現,...
作者:
瀏覽:232
top 本書是白居易詩集的全新整理本,主要內容分為校、注兩部分。其中校勘部分以國內近二十種珍、善本及日本國十六種珍、稀刻、寫本參校,同時對照以相關總集,是迄今文字校勘上參照最為廣泛、權威的白詩校本;注釋部分以作者十余年個人研究為基,廣泛吸收海內外研究成果,于白詩典事、語源、詞義均有揭櫫,對理解、研究...